一、核心作用
“薄涂多遍”是通过分层施工控制单次涂层厚度(通常每层0.3~0.5mm),确保涂料充分渗透、均匀成膜,最终形成无缺陷的连续防水层。
二、技术机理分析
1. 应力释放与抗裂性提升
厚涂隐患:单层过厚(>1mm)时,涂料固化过程因溶剂挥发或水分蒸发产生内部应力,易导致收缩开裂。
厚涂收缩应力集中 → 龟裂
薄涂应力分散 → 均匀成膜
分层消解:每层0.5mm以下时,固化收缩力被逐层释放,整体抗拉强度提升。
2. 成膜致密性优化
渗透增强:薄涂使涂料充分浸润基层孔隙(如混凝土毛细孔),提高机械锚固力。
针孔消除:溶剂型涂料(如聚氨酯)厚涂时表层快速结皮,内部溶剂挥发形成针孔;分层施工可逐层封闭微孔。
3. 干燥过程可控
表干与实干协调:
单层厚度≤0.5mm时,水性涂料(如丙烯酸)表干时间约1小时,实干时间4小时,实现层间有效粘结。
过厚涂层易导致“表干里不干”,后续施工引发鼓泡、脱层。
三、关键参数控制
涂料类型 | 单层厚度(mm) | 层间间隔时间(25℃) | 总厚度要求(mm) |
聚合物水泥(JS) | 0.3~0.5 | 4~6小时 | 1.2~1.5 |
聚氨酯(双组分) | 0.5~0.8 | 8~12小时 | 1.5~2.0 |
丙烯酸(水性) | 0.3~0.5 | 2~3小时 | 1.0~1.2 |
环氧树脂 | 0.2~0.4 | 12~24小时 | 0.8~1.0 |
四、施工工艺要点
1. 工具选择
锯齿镘刀:控制厚度(如1.5mm齿深刮涂后自然流平至0.5mm)。
短毛滚筒:确保涂料均匀分布,避免局部堆积。
2. 涂刷方向
每层涂刷方向垂直交替,消除单向纹理导致的薄弱区。
3. 特殊部位处理
阴角/管根:先薄涂预埋无纺布,再分层覆盖涂料。
裂缝:采用“一布三涂”工艺(涂料→网格布→涂料→涂料),提升抗裂性。
五、违规操作的后果
错误做法 | 导致问题 | 失效机理 |
单次涂刷1.2mm以上 | 涂层开裂、鼓包 | 内应力集中+干燥不均 |
层间间隔不足 | 层间剥离 | 前层未实干,溶剂/水分被封闭 |
随意加水稀释 | 粉化、强度下降 | 破坏乳液与水泥水化体系 |
结论
“薄涂多遍”是平衡材料性能与施工可控性的最优解,通过应力梯度释放、渗透深度优化、干燥过程可控。施工中需严格遵循“每层≤0.5mm、间隔≥4小时、方向垂直交替”的原则。